「源」與「流」: 日治時代台灣漢文/通俗小說創作進程、 類型書寫與文化視域

Chinese_2024-06-28
28 Jun 2024 03.00 PM - 05.00 PM SHHK Conference Room (05-57) Alumni, Current Students, Industry/Academic Partners, Prospective Students, Public
Organised by:
Zhang Songjian

回顧台灣文學史,在明清時期主要以詩文書寫為主,「小說」此一文類開始受到重視與經營,係在日治時期,且自此逐漸開展出雅/俗、新/舊系統,以及漢文、日文、台灣話文的多語姿態。過去以來,有關日治台灣小說研究,學界較側重新文學/雅文學的發展,而較忽略1905年以來採用文言文撰寫漢文/通俗小說存在的事實,和1930年代以後的文言、白話雙軌並進面目。尤其,戰後有關台灣通俗文學著述,亦罕見追溯此一發韌於殖民地時期的開端歷程,因此有必要對此尚待挖掘的領域細加探索,進而闡述其在台灣小說史上的意義。本次演講將特加評述,要點包括:小說觀點的生成、小說創作美學形構、作家作品論、類型論,及其背後所牽涉如台灣近代媒體傳播、讀者消費趨向、文化政治,小說場域所串連起的跨界流動、文化翻譯等問題,另外也會涉及從文言到白話漢文小說的銜承軌跡。以上,當可使日治時代台灣漢文/通俗小說的「源」、「流」生態圖景,獲致一定程度的爬梳與勾勒。

黃美娥個人簡介

黃美娥,現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,另亦擔任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、國立台灣圖書館台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,並曾任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、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等。長期投入台灣文學研究,涉獵範疇從古典到現當代,兼治雅俗,同時關注台灣與東亞文學交涉議題,並致力文學史料蒐集和編纂。著有《重層現代性鏡像: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》、《古典臺灣:文學史•詩社•作家論》及論文百餘篇;編有《世界中的台灣文學》、《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》、《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1603-1945》、《李喬全集》等十餘種。曾榮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、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、台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、2020年「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」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。此外,曾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擔任客座教授,以及台灣中研院、日本奈良女子大學、新加坡國立大學短期訪問。